2014年6月24日星期二

紙醉金迷威尼斯(二)

威尼斯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水上城市,向來有水都的美譽,又被譽為歐洲最浪漫的城市之一,每年都吸引世界各地無數的旅客前來朝聖。但作為旅遊聖地的背後,威尼斯其實亦曾擁有輝煌歷史。威尼斯起初只是一個位於亞得里亞海(Adriatic Sea)的一個小港口,由於優越的地理位置,威尼斯逐漸成為了東西方貿易的重要港口,並開始急速發展。在697年,威尼斯選出第一任總督,威尼斯共和國正式成立。在成立之初,威尼斯共和國仍屬於羅馬帝國的一個附屬國。1204年,威尼斯加入第四次十字軍東征,成功佔領拜占庭帝國的君士坦丁堡(今土耳其伊斯坦堡),威尼斯自此進入全盛時期,成為當時地中海,以至整個歐洲,甚至國際的貿易、藝術中心並成為當時歐洲的海上霸權。但到十六世紀,哥倫布發現新大陸,加上信奉伊斯蘭教的鄂圖曼帝國(今土耳其)崛起,並控制地中海東岸,令一眾歐洲國家下定決心開發新質易航線,並把貿易中心從地中海一帶移向大西洋沿岸,威尼斯的地位自此受到動遙並開始沒落。最終在1797年,拿破崙攻破威尼斯,威尼斯共和國滅亡,威尼斯的黃金時代也自此過去。直到1866年,意大利成立,威尼斯成為意大利的一部分。今時今日,威尼斯已失去了昔日在歐洲舉足輕重的政治經濟地位,但這個優美和獨特的水上城市卻始終沒被世人所遺忘,成為了今日備受遊客推崇的旅遊城市。
威尼斯共和國國旗
這天吃過早餐,便從酒店出發到威尼斯。上車後約二十分鐘車程,我便到達威尼斯的羅馬廣場(Piazzale Roma)巴士總站。

威尼斯其實是由超個一百一十八個大大小小的群島所組成,百多條水道縱橫交錯於各島之間,所以威尼斯各處共有超過四百多條大大小小的橋樑連接各島,威尼斯也因此又有「橋之城」的稱號。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威尼斯成為世界上絕無僅有的無汽車地區,水路交通因而成為威尼斯的主要交通模式。貢多拉(Gondola)是一種黑色小划船,自古以來一直是威尼斯最傳統和最具代表性的交通工具。然而,到了現代,威尼斯人早就不再視貢多拉為交通工具,相反,貢多拉變得廣泛用作旅遊業的用途。現代化的水上巴士(Water Bus)成為現在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。除此之外,水上的士(Water Taxi)亦是另一個常用的交通工具。
位於羅馬廣場的水上的士站
水上巴士站旁邊的是憲法橋

威尼斯不算很大,但亦分為聖馬可區(San Marco)卡納雷吉歐區(Cannaregio)、聖保羅區(San Polo)、多爾索杜羅區(Dorsoduro)、聖十字區(Santa Croce)、與城堡區(Castello),共六個區域。羅馬廣場所位處的聖十字區,是威尼斯僅有可以讓車輛行走的範圍,這裹可算是威尼斯陸上交通的樞紐,是整個威尼斯的入口,所有想進入水都範圍的人基本上都必須經過此處。另外在羅馬廣場旁邊,亦分別有水上巴士站和水上的士站,前往威尼斯各處,所以嚴格來說,羅馬廣場是整個威尼斯的交通樞紐。為了節省金錢,我決定這天暫不乘搭水上巴士,因為根據我前一天的經驗,威尼斯的大部分地方都可以在半小內用步行方法前往,只有小部分沒有橋樑連接的小島和其他外島必須乘船才能到達。

大運河(Canal Grande)是整個威尼斯最重要的水上交通管道,貫穿整個威尼斯。要穿越大運河,除了可乘船,也可使用橫跨大運河的橋樑。目前共有四條橋橫跨大運河兩岸,羅馬廣場旁邊的憲法橋(Ponte della Costituzione)便是其中的之一,也是當中最新的一條。然而自落成以,憲 法橋一直備受爭議,因為大橋現代化的設計與威尼斯的古典風式格格不入。再加上大橋本身已經嚴重超支達四倍之多,落成後又因缺乏傷殘人士通道和防滑設計,落成後又需用另外數十萬歐羅進行改善工程。威尼斯政府最後更因而狀告西班牙著名建築師卡拉查華(Santiago Calatrava)。
中間呈S形的便是大運河
從羅馬廣場望看憲法橋
旁邊的紅色球壯物是其後加裝的機械升降系統

越過憲法橋後,只需再行多數十米,就會看到另一條橫跨大運河的赤足橋(Ponte degli Scalzi)。
赤足橋
我繼續沿著大道走,並穿梭於威尼斯眾多橋樑之中,不足二十多分鐘,便到達聖馬可區。聖馬可區是威尼斯的中心地段,曾是威尼斯共和國政府的所在位置,至今仍是整個威尼斯最繁忙和最具標誌性的地方,威尼斯的必到景點均位於此。聖馬可廣場(Piazza San Marco)正是聖馬可區,以至整個威尼斯的中心廣場。聖馬可廣場是一個呈長方形的空曠大廣場,分別被一眾威尼斯最重要的建築物,例如威尼斯總督宮(Palazzo Ducale)、聖馬可鐘樓(Campanile di San Marco)和聖馬可大教堂(Basilica Cattedrale Patriarcale di San Marco),所圍繞而成,傳統上被視為威尼斯的政治,經濟,宗教,以及節慶中心。由於聖馬可廣場在威尼斯人的心目中地位超然,所以在整個威尼斯的眾多廣場中,只有聖馬可廣場有資格被稱為「Piazza」,其餘的所有廣場都只會被稱為「Camp」。雖然在歐洲以至全球各地均有無數大大小小同類型的廣場,但聖馬可廣場卻絕對是獨一無二的一個,全因威尼斯獨特的地理位置使這裹免受繁囂的陸上交通所影響,所以即使位於市中心,聖馬可廣場仍然不失那種悠閒和優雅的氣息,難怪有傳說指拿破崙在攻下威尼斯後,曾讚嘆這裹為「歐洲最美的客廳」和「世界上最美的廣場」。聖馬可廣場作為威尼斯的必到景點,自然會吸引無數的旅客前來,但除了遊客,聖馬可廣場同樣受到鴿子的歡迎。廣場上遍佈鴿子,又不時都出現鴿子滿天飛的壯觀畫面,配上廣場本身的古典建築,實在是一幅美麗的圖畫。聖馬可廣場四周有不少露天咖啡店和餐廳,並有樂隊進行現場演奏,在裹面一邊欣賞廣場的景色,一邊品嘗美食,份外具有格調。但要享受這份格調,相信要付出的自然也不少,所以這份格調還是與我無緣,我能有緣在廣場走一圈已相當滿足。
聖馬可廣場全景
從聖馬可大教堂望向聖馬可廣場
樂隊正為坐在露天座位的客人誰行演奏

廣場的另一邊有聖馬可大教堂和聖馬可鐘樓,但當時大排長龍,所以我決定留在之後再去,先參觀旁邊另一個必到的景點總督宮。總督宮除了是威尼斯總督居住的地方,也是威尼斯共和國的議會和法院的所在地,是威尼斯和整個威尼斯共和國的政治樞紐。現在,總督宮成為博物館向公眾開放,門票十六歐羅,學生票則十歐羅。總督宮內展出不少威尼斯的歷史文物,但總督宮本身的建築也是不能忽視。
威尼斯總督府
從水上巴士看總督宮
總督宮內庭景觀

但即使總督宮再金碧輝煌,相信不少遊客的重點也始終放在了著名的嘆息橋之中。嘆息橋是一條密封的拱橋,連接著總督宮和旁邊的監獄。嘆息橋之所以得名,因為行過此橋的人往往是剛被總督府內的法院判處死刑的死囚,走過嘆息橋,代表他們即將走到生命的盡頭,故此死囚經過時往往會感嘆自己即將離開人世,而作出長嘆。雖然嘆息橋背後是充滿憂傷和哀愁的氣息,但嘆息橋卻又意外的受到情侶們的特別青睞,因為嘆息橋又有一個浪漫的傳說。相傳戀人只要在嘆息橋下的貢多拉親吻對方,便會得到天長地久的愛情。但我對這個傳說有點懷疑,這聽起來更像是貢多拉船夫為了生意而造的所謂傳說。無論如何,嘆息橋獨特的設計,早就成為世界各地爭相仿建的對象。我曾到英國劍橋看過當地的仿制品,但和真正的嘆息橋相比,仿造品始終缺乏真品的那種神韻。

小小的嘆息橋分成兩條通路,每邊同時只可供一人走過,比我相當中狹窄得多。由於完全密封的設計,橋上的人只可以從兩個僅有的小窗戶看到外面。走在只有數步之長的嘆息橋內,不難想像到當時死囚們的心情:慢慢步向黑暗的監獄,慢慢步向死亡,即使對窗外美麗的威尼斯景色有千萬個不捨,也無法改善被判死刑的事實,只有把自己的腳步拖慢,多爭取一秒鐘看看最後的威尼斯景色,最後留下一聲悔不當初的長嘆!
著名的嘆息橋,分別連接左邊的總督宮和右邊的監獄
從嘆息橋中小小的窗子向外望

參觀完總督宮,時間已不早,我就回到赤足橋附近的一間餐廳吃晚飯。餐廳位於大運河旁邊,可選擇坐在露天座位。在黃昏時分,一邊吃著晚餐,一邊看著夕陽映照在大運河及其兩岸的古典建築,是人生的一大享受。不過威尼斯的餐廳實在不便宜,一碟份量小小的卡邦尼意粉,已差不多十五歐羅,但人生得意須盡歡,我也不計較這麼多,就當是縱容一下自己。
餐廳的露天座位可欣賞大運河近赤足橋一段的景色
份量小小的卡邦尼意粉,已要足足十五歐羅

相關文章: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